桃園

公共藝術,該如何從理念走進生活?計畫型公共藝術如何策劃、執行、邀請民眾參與?社會住宅裡的藝術介入,又是怎麼建立「家的感覺」?這一場,邀請兩位重量級講師,從制度推進到真實場域,帶領大家深度理解公共藝術的擴展可能!

講師:張惠蘭(東海大學美術系所專任副教授) 、吳慧貞(禾磊藝術有限公司總監)

台灣樂活客語夏令營
大家共下來寮Hakka咚生趣
讓參加學童認識客家文化、學習客家母語、學習客家美食與傳統花布筆筒工藝等課程活動

還記得去年場場爆滿,熱烈好評的【北管鬥陣來七逃】,使用桌遊的方式帶大家一起進入北管的奇妙世界!今年將『律音管』結合北管的『工尺譜』,帶領大家敲敲打打玩北管!《做中玩,玩中學》,快來揪樓頂,揪樓下,一起「工六五亻乂亻上」~

活動來源:連結

桃園城市創意設計中心攜手中原大學商業設計學系,並邀請文史工作者藍博瀚深入桃園舊城區進行實地探索。
讓豐富的在地文化與歷史,透過「創新視覺」轉化為清晰易懂又兼具美感的「資訊圖像設計」,作品呈現9組不同主題的地圖設計、導覽海報、手冊等多樣性,主題涵蓋信仰、美食、伴手禮、咖啡店等生活面向,展現設計與地方文化的深度連結。

由七位擁有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背景的雕塑藝術家組成的「造形事務所」,於7/09-7/27在桃園文化局3樓第一展覽室舉辦聯合創作展,展出28件充滿創意與深度的當代雕塑作品。

藝術家們秉持「一期一會」的精神,誠摯與觀眾分享創作的初心與熱情,期望透過這場藝術饗宴,引領市民探索雕塑語彙中的萬象世界與美感體驗。

雕塑創作是一種與材料對話、形塑想像的過程。
此次展覽呈現的作品題材多元,涵蓋現實與幻想、自然與人文,藝術家們或以寫實描繪生活,或以抽象探尋心靈意象,將對世界的觀察與思索轉化為視覺形式。
正如古語「超以象外,得其環中」,創作者以赤子之心凝視萬物,從中尋得藝術的靈光與深刻意涵。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長期致力於推動在地藝術發展,積極提供展演平台與資源支持,營造友善的藝術創作環境。
此次雕塑聯展的舉辦,不僅展現本市對當代藝術的重視與支持,也期待藉此提升市民的美學素養與藝文生活品質。
誠摯邀請市民前往觀展,親身感受雕塑藝術的獨特魅力。

馬尼尼為作品《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雖寫的是自己的生命經驗,但讓許多身為母親的女性讀者有深深的共鳴,也無形為她們帶來某種撫慰的力量。
其後在馬尼尼為的書寫當中,除了寫自己,也寫自己的母親,常可看見對「母職」的思索。
「母親」難道只能擁有一種僵化固著的形象?

歡迎來聽馬尼尼為談「我有兩個媽媽」。

活動來源:連結

透過精選日文歌曲,推動語文之多元文化學習,更透過歌曲了解日本風情文化,提升社區文藝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