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

《遺物計劃-阿嬤的衣服/共創版》
「妳/你有沒有對妳/你別具意義的衣服?
是什麼顏色、款式、功能、質地、回憶、穿了多久了呢?
如果有天要把那件衣服交給下一個人,
妳/你希望她/他會是ㄧ個什麼樣的人?
2020年的十月,
我的阿嬤離開了⋯⋯
ㄧ年過去,
阿嬤的衣櫥打開,依舊是滿滿的衣服。

試著重新感受我們的生活擁有的與留下的那些、還有承接他人情感連結的種種。

當摯愛的人離開了世上,那些他所留下的物品開始有著無可取代的意義。
對之後再使用的人而言,那不僅僅只是ㄧ個物件,而是某中生命記憶和情感的延伸。

如果我可以在活著的時候就決定好自己重要的事物可以交給什麼樣的人,那是不是,我也會更加的珍惜自己在使用物品的時間?
那段與祖母在安寧病房相處的日子裡,她還是那麼的注重自己的服裝儀態,對她而言,那是生活態度的展現。
我時常陪在祖母身邊,多麼希望她可以像沒有生病時ㄧ樣自在的做著自己喜愛的事,恢復成輕鬆好動健康的身體。
照顧她的日子裡如影隨形的陪伴經驗,就像ㄧ支親密的雙人舞,而我卻是到了她生命的最後才ㄧ起如此的緊密連繫。

互動劇場/五位角色/三種結局/沉浸推理
有四個人收到一封來自女孩的信
一同來到信中提到的店
而此時正舉辦新書發表會
主持人及編輯滿心期待地介紹小說家
但卻遲遲不見小說家的蹤跡,直到他們開始察覺不對勁,才意識到事情發生了變化......他們最終能夠找到女孩在哪裡呢?究竟是誰抓走了他?這些人身上又帶著什麼秘密?
故事將在7/25(五)~7/27(日)於苗栗苑裡特色小店「 苑裡掀海風 」演出
本作為好家在劇團首部劇本殺互動式劇場,透過與觀眾的互動,結合口述歷史背景,溫暖、感動的觀戲體驗帶給觀眾。
這次,我們的創作初心不變,在距離海洋不到五公里的苑裡掀海風,我們將換個角度並邀請觀眾一起脫離當下的時空,進入我們一起想像的世界,感受劇中正在經歷的歡喜苦悲、喜怒哀愁。

團隊介紹
【好家在劇團】於2018年12月25日正式設立。
團員來自於不同領域,因劇團而集結,也因熱愛劇場及表演,使我們能創作出更多貼近社會、及創造個人價值的作品。

歷年製作:《家》、《陪伴NeverStop》、《病床上的平安》、《戲人》、《天堂,是這樣嗎?》、《換季》、《房門前的一把手槍》等戲劇。

許旭倫老師茶具創作課程 -陶板造形茶壺設計製作
課程內容:
7/21(一)茶壺結構簡介及製作
7/28(一)變形陶板茶壺設計及壺蓋密合
8/04(一)茶壺配件製作及表面裝飾,柴燒前準備
8/09(六)排窯
預計可完成1壺2杯

報名條件:需有陶藝基礎
報名人數:16人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額滿為止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BLqPqkFYfPUzhd2W9
備註:此課程作品燒製以柴燒為主

活動來源:連結

以身體與記憶為引,展開一場面對老化與時間的詩意旅程。

《荒原》是一場關於身體與時間的藝術創作,邀請大家一同走進劇場,分享生命經驗,感受創作的過程與美好。

《荒原》是一場由創作者李勻發起,長期與樂齡參與者共同發展的劇場計畫,自2024年起於臺北與新北展開第一階段創作。
作品關注「老化」與「意識變化」等生命進程中常被忽略卻深具共鳴的經驗,並透過身體、聲音、文字與物件的交織,構築出一處介於個人記憶與集體時空之間的詩意地景。

此次受邀參與2025苗栗貓裏表演藝術節,《荒原》邀請45歲以上苗栗市民加入創作行列。
透過一系列開放工作坊與共同編創歷程,參與者將在劇場中真實地「在場」,以自己的身體與生命經驗成為作品的一部分。

這不僅是一場演出,更是一段與自己、他人與城市對話的旅程。

活動來源:連結

活動主題
7/17 植物藍晒零錢包DIY
7/24 竹風鈴DIY
7/25 環保再利用筆筒
8/07 環保再利用鐵罐花盆

活動對象:社區民眾、樂齡族群。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額滿為止,活動全程免費。

報名方式:
1.親送報名表至大湖鄉立圖書館。

2.電話報名 037-994760

活動來源:連結

走進老窯場,化身一日小窯主!
你知道大甕是怎麼做出來的嗎?
來銅鑼窯,跟著真正的第三代窯主一起玩陶、聽故事、燒作品!

活動亮點
1.探訪老窯場,認識傳統手擠坯製陶工法
2.親手練土、捏陶、上釉,體驗陶藝家的日常
3.解鎖龍貓車站秘密任務,培養觀察力與解說能力
4.參與小型成果展與市集,學習策展與自我表達

課程內容:
7月12日銅鑼窯-從窯主阿公的故事講起(導覽解說培訓、銅鑼窯窯場歷史、苗栗陶歷史)、一日窯主須知、龍貓車站解謎
7月12日銅鑼窯-窯場甘苦行(認識陶土、練土、揉土、手捏陶實作)
7月19日銅鑼窯-認識窯爐、手捏陶實作、認識釉藥
7月19日銅鑼窯-熱情的窯爐 (排窯、素燒、燒製)
8月15日1895文化生活館-策展大小事(策展規劃及細節、成果發表會)
8月15日1895文化生活館-認識銅鑼(1895文化歷史解說、火車站週邊走讀活動)

窯主介紹:張維翰
學歷:元培醫事科技大學茶陶創意設計系 碩士
現職:
銅鑼窯第三代窯主(2013~)
銅鑼億品企業社負責人(2014~)
苗栗縣陶藝協會理事長(2024~)

2025貓裏表演藝術節【藝術推廣系列】

這是一條不需導航的路
每一塊磚瓦,每一聲汽笛,都是歸途的記號。

曾幾何時,造橋的天空下,煙囪冒著炊煙,瓦片一片片誕生,鋪成了無數家的屋頂。
而不遠的月台上,列車載走貨物、送別旅人,也載走了時光。

苗栗在地團體舞空術,將地方的記憶,化為感動的舞台語言。
為造橋量身打造《月台上的家》,結合舞蹈 X 戲劇 X 新馬戲 X 現場音樂,將瓦片、鐵道、離鄉與歸鄉化為舞台上的視覺語言,讓觀眾透過肢體與舞蹈的意象,重新感受這座小鎮的時光流轉。

這是一段關於屋瓦、離別,與歸鄉之路的故事,在造橋老車站前,重新說給你聽。

入場方式:免費入場

活動來源:連結

「生活總會出現裂縫,但那是光進來的地方。

「活著,是一場練習。

《小號想上廁所》是一齣以小人物的疲憊日常為出發點,融合幽默與壓迫感的現代劇場作品。
故事圍繞一個平凡上班族「小號」,他拖著疲累身軀回到老舊宿舍,只想簡單地洗漱、上廁所、休息——卻接連遭遇吵鬧室友、壞掉的門、打呼如雷的上鋪、永遠有人佔著的廁所,以及一位總是走錯門的隔壁鄰居。

這個空間悶熱潮濕、充斥著雜物與吵雜聲,觀眾將近距離被帶入這段逼仄又荒謬的生活片刻。
演出透過聲音、氣味、燈光與場景細節,營造出一種無處可逃的現實感,讓人彷彿置身角色心中的壓抑角落。

作品採雙篇結構(《小號想上廁所》與續作《我那個掉了》),以「水」「光」「噪音」「關係」為創作主軸,描繪在擁擠生活裡的人際摩擦、孤獨與失落,以及那仍願相信一點微光的勇氣。

活動來源:連結

節目介紹
多年未見的兩位姊妹,因母親去世而再度相聚。
在苗栗老家改建為旅館的空間裡,她們開始整理遺物、談論財產,也一併翻開那些多年來沒說出口的心事。
空氣悶熱,空間封閉,舊家的痕跡與旅館的新裝錯落交疊,像她們彼此之間的關係——曾經親近,如今陌生。

劇中充滿言語衝突、情緒失控,甚至暴力邊緣的張力。
從對父親的怨恨到對自身選擇的否定,姊妹間不斷重演著早已定型的角色與責任。
然而在不斷翻攪的對話與記憶中,她們也短暫看見彼此的脆弱與傷口。
這不是一場關於原諒的戲,而是一場拉鋸,拉扯著過去、身份、家庭與身體之間尚未切斷的連結。

在這個沒有門的房間裡,她們走不出去,卻也終於停下來,看見對方還站在原地。

劇團介紹
只有三顆的北斗七星,涵蓋一種對於「相信」的信念以及對於未知的追求。
如果看到的北斗七星只有三顆,那還算看到嗎?是否「相信」自己看到,遠比真的看到更加重要。
是否「相信」自己看到,遠比真的看到更重要。
這是我們的信念,帶著「相信」前進。

活動來源:連結

活動主題:
瘋桌遊/7/8、7/10
講師:鍾菊丸老師。

創意樂高積木/7/16、7/17、7/18
講師:玩轉積木工作坊講師群。

水彩小清新/7/30、7/31
講師:吳詩怡老師。

快樂藤編/8/12、8/19、8/26
講師:許家宜老師。

招生對象:國小一至六年級小學生
6/18(三)上午09:00開始線上報名
報名網址 https://forms.gle/4z6ceRYGqXg3pP8n6
洽詢專線:037-833430

活動來源: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