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屆臺灣國際茶碗節,即將於2025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展開,本屆主題「碗然宇宙」,將透過來自全世界20個國家,75位陶藝家所呈現的四百件茶碗,讓大家可以用地球的廣度,用貫穿時間的深度去駐足欣賞。
期間包含各項茶會、音樂表演、手作課程、各項工藝茶道講座、超過百場的茶席展演與體驗、假日職人市集,精彩可期!
工藝茶道講座,請至活動網站事先報名 https://www.twcca.com.tw/news/1/1.htm。
煮水神器-日本南部鐵壺/10月31日(五)10:00-12:00
地點:苗栗工藝園區 研習教室
講師:胡廣明,資深收藏家,畢業於香港大學中文系,年輕時從事教育和文化工作。
胡老師熱愛茶藝與收藏,早年專注於中國紫砂、老瓷茶器和古書硯墨;近年醉心於研究日本南部鐵壺及中古茶具,經常往來台灣與日本,遍仿造壺名家,創立「日本鐵壺研究社」,研究和推廣日本南部鐵壺;並屢被邀請作鐵壺公開講座和電視訪問,對茶事另有精闢的見解。
胡老師亦創辦了昔店 ,一間藝術和文化結合的店鋪,店內經常舉辦展覽和研習,推動香港文化事業深受大眾歡迎。
邀請茶友、崇尚自然與天然之友,一探鐵壺的悠遠歷史與器物奧妙,我們不見不散。
茶道初啟講座/11月1日(六) 10:00-11:30
地點:苗栗工藝園區 研習教室
講師:茶亭-無的
茶道之引,是一場關於如何讓茶融入生活的探問。
茶,不僅是一杯飲品,它蘊含著德行與清明,能提振心靈,使我們得以窺見支撐宇宙的法則(法,Dharma),並在日常中實踐(活禪,Living Zen)。
然而,智慧並非僅止於「知曉」,而是「成為」所知。
茶道邀請我們,在最尋常、最樸素的生活裡,去活出真理;讓智慧自然而然地流露,如行雲,如流水,不加造作。
茶為此開啟契機。
透過茶,我們營造出待客的空間,創造連結的場域——與自己、與自然、與彼此交會;於一盞茶間,心靈與智慧得以相遇。
本課程將聚焦於禪意、道家哲思與茶之交融,指引修習者自我涵養,並共同走向個人與群體的覺醒。
台灣早期茶葉發展・岩茶體驗/11月2日(日) 10:00-12:00
地點:苗栗工藝園區 1樓研習教室
費用:300/人
講師:王麗芬,丹橘人文負責人
課程內容:介紹台灣早期茶業發展與碩果僅存岩茶產區特色。
再以不同技法沖泡新中老台灣岩茶,以饗茶家。
回味台灣紅茶盛世講座/11月6日(四) 10:00-11:30
地點:苗栗工藝園區 研習教室
講師:萬光久,茶旅講師
香道分享會/11月6日(四)13:30-14:30
地點:苗栗工藝園區 研習教室
講師:李品端,現任中華香道推廣協會理事長
費用:500/人
課程內容包含點燃贈與的香味講解、點燃一個香篆香爐出香,一邊講解沉香、檀香的來源與歷史。
古樹茶品飲分享會/11月8日(六)14:00-16:00
地點:苗栗工藝園區研習教室
課程茶資費用/每人 800 元(贈送市價 300 元茶樣:銀芽或茶丹 任選一種)
課程內容:從原料選擇到古法工藝解析,帶領學員掌握沖泡要領:醒茶養心,高溫悶泡取其氣味。
品飲結合經絡養生,體驗不同茶氣、茶香如何啟動肺脈、調理脾胃,達到身心調和。
《彩色的茶─茶山保育》講座/11月9日14:00-16:00
地點:苗栗工藝園區 研習教室
講師:蔡奕哲,中華茶山保育協會創辦人。
小柴窯設計講座/11月9日14:00-16:00
Small cross draft woodkiln design
講師:捷克Petr Novák
費用:300元
課程內容:這場講座將說明並探討一種小型柴燒窯的設計,此設計對於小型陶瓷工作室、學校以及個人創作者都有許多優勢。
講座內容將涵蓋如何讓這種窯具備良好功能的關鍵細節、如何避免常見錯誤,並著重於實際操作的應用。
即使是沒有柴燒經驗的人,也能夠受到啟發,進而自行建造並成功燒製至石器溫度。
演講者將以在捷克共和國超過25年的窯築經驗為基礎,分享實用見解,特別針對台灣的陶藝家與陶工而設計。
茶碗儀軌/11月15日(六)10:00-11:30
地點:苗栗工藝園區 研習教室
費用:500元/人 (講座有提供茶)
在茶道裡,我們希冀成為茶葉旅程的一部分——從枝頭到茶碗,如雨水,如日光,自然無為。
觀照一枚嫩芽如何不費力地從枝梢吐露,我們體悟到行動應順應當下手前之事(手前,shou qian),而非停留於抽象的形式。
茶與身的互融,正是此理——當我們飲下茶,茶成為身體;而在沖泡之際,身體也化為茶。
於是,儀式隨之流動,成為壺火、成為水流、成為茶湯,貫穿身心。
此課程將引導我們學習儀式的基礎原理,並習得一套簡要的茶席形式,讓練習成為專注與覺察的契機;在為賓客奉茶之時,將心意凝聚於款待之中——那亦是一個通往覺醒的入口。
活動來源: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