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行紀─2025新進典藏展》展出一部分本局今年購藏與藝術家捐贈的作品。本次的主題,聚焦兩位出身芎林的藝術家,呈現藝壇前輩何肇衢,以及劉復宏的代表作,並訂於10月14日(二)下午2:30舉辦講座分享茶會,不僅彰顯文化局蒐藏的成果,也串連在地藝術與當代觀點,讓典藏作品「活起來」,成為社會大眾共享的心靈滋養,誠摯歡迎您的蒞臨。
本次展覽以「山海行紀」為題,串連兩位藝術家生命歷程的山、海記憶。何肇衢、劉復宏皆為新竹縣芎林鄉出身,自小在山林間成長,後旅居淡水與基隆等濱海城市,親身體驗潮汐、海風與港口的日常。山與海,成為他們生命的雙重座標,更淬鍊為畫布上最鮮活的語言。「山海」象徵生命地景的轉換與融合;「行」是旅程,也是探尋與轉化,不僅是地理的移動,更是心境的流轉;「紀」則是記錄與回望,每一件作品都是對風景與生活的溫柔存檔。
何肇衢(1931-2023)自幼展現繪畫天賦,求學期間接受完整美術訓練,並在教職生涯中投入美術教育。自1950年代起積極參與臺灣各大展覽,屢獲肯定,並舉辦多次個展,逐步奠定其在臺灣美術界的重要地位。早期作品以寫實風景與靜物見長,中期逐漸加強色彩明度與層次,筆觸厚實奔放;晚期則趨向自由抒情,色彩鮮明澄澈,洋溢光影與生命力,被譽為「色彩的詩人」。其創作雖受印象派與後印象派影響,卻深深植根於臺灣土地,題材涵蓋山水、花卉與日常景物,兼具真摯情感與現代性。
劉復宏(1944-)師承蕭如松與李澤藩,1966年加入「星期日畫會」後開始對外發表作品,並曾入選臺陽美展。1970年代因嚮往海洋而赴基隆任教,1990年退休後定居基隆外木山,專注於藝術創作。其早期風格偏向具象,後逐漸發展出高彩度的非具象特色,融合古典主義、立體派、野獸派、印象派、後印象派及抽象等思維與技法。創作主題多環繞於「海」:海洋、港灣、討海人與日常場景,常被歸類為「擅長畫海的藝術家」,畫風自由奔放,作品兼具文學詩意與哲理思考,展現敘事性與寓意性。
山海行紀-2025新進典藏展講座分享茶會
日期
-
地點
美術館 美術館B1展廳
「水.土地與我們的故事」常設展
時間:
-
地點:【新竹活動】縣史館 縣史館一樓常設展室

追憶似水年華--2025 王卉欣小提琴獨奏會
時間:
-
地點:【新竹活動】新竹市北區東大路二段17號 (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國際會議室)

同黨劇團《白色說書人》讀劇
時間:
地點:【新竹活動】新竹市東區大學路1001號 (陽明交大演藝廳 / 學生活動中心二樓)
【2025年吳濁流文學獎】得獎名單出爐
時間:
地點:【新竹活動】新竹

【月光.山市集】萬物微光
時間:
-
地點:【新竹活動】麻布山林 (新竹縣北埔鄉麻布樹排6-6號)

辛明峰小提琴演奏會 鋼琴:辛幸純
時間:
地點:【新竹活動】新竹市大學路1001號(學生活動中心二樓) (陽明交大演藝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