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
地點
桃園市大園區大仁路48號 (隱藝術)
開幕︱02/16(日)14:00
講座︱02/23(日)14:00
謝攸青,現為以油畫創作為主,同時探索其他媒材可能為輔的藝術行動學者藝術家,國立勤益科技大學藝術專任副教授退休。
學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博士
創作理念:
藝術是生命行遠的寄託,意象是在藝術行動中產生,是思緒情感的沉澱與表達,情感寄託於日常所見的自然或平凡事物,畫面總非刻意的,不論喜悅與悲傷,景物總能在創作的實踐中自己彰顯出它不可思議的精神力量,產生某種生命的積極性意義。
繪畫風格總有象徵主義的詩性隱喻,偏好東方或野獸派以來的設色邏輯與多重時空,德勒茲後結構主義的視覺邏輯,並非超現實,但潛意識卻往往是創作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因素,我稱之為「第三方我」。
繪畫行動是追尋自由『第三方我』的視覺表達過程。
即使是失落的境遇,也能因為藝術而產生如同蕭邦音樂的美感節奏而振奮。
白雲、藍天、各種事物的美麗色彩更常是鼓舞心靈的主角。
卡布羅(Kaprow)偶發藝術Happening的藝術事件理念,是結合在整個創作生命行動中,是種種抉擇下的生命走向與景觀,藝術靈感隨著實踐的過程,結果往往在預期之外,這也是潛意識作用的神秘之處。
活動來源: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