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

在松藝術,我們相信每個人都能用畫筆說故事。
水彩不只是技法,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縣定古蹟陳氏宗祠位於新埔街上的核心地區,其建物不論格局、木雕、石雕、泥塑、彩繪等均極具地方特色與藝術價值。
且陳氏宗族在新埔地區的開拓史,也極具歷史意義。

新竹縣為結合客家文化藝術、漫畫、鐵道元素打造內灣線為客家文化藝術傳承基石的願景,並考量內灣國小緊鄰內灣火車站及劉興欽漫畫暨發明館及位於內灣商圈之便利性,與社區環境緊密結合之優勢,將本校校舍 4 間及校園周邊,整體規劃建置「劉興欽漫畫教育博物館」,引燃提升本縣觀光能量,並將此例 來促進地方繁榮發展,並結合目前台灣唯一同時擁有電氣化及非電氣化區的鐵道路線內灣支線,全長 27.9 公里,途經「竹中」、「上員」、「榮
華」、「竹東」、「橫山」、「九讚頭」、「合興」、「富貴」 舊名 南河 及「內灣」各站點,並稱「一線九驛」。
此一鐵路支線見證台灣從農耕、工礦業發展到高科技產業的重要運輸線,讓過慣緊張生活節奏的遊客們,能跟著內灣支線拉出一條延長線來到漫生活,融入繁華轉身的山水之間,逐步打造內灣漫畫藝術村文化氣息。

歷史建築「峨眉富興製茶工廠含魯國世第、曾正章宅」,保有自1853年新竹復興村曾氏家族在地方興建茶廠、帶動茶產業人口、走過大地震和小綠葉蟬復育,振興「東方美人茶」影響地方興衰達四代的故事。
建物不僅紀念了歷史,預約到訪即可參觀場館典藏古早的製茶程序說明、製茶設備,包括兩層樓茶廠運作方式,以及早期動力軸運作、揉捻設備示範。

曾氏一族目前也還居住現址,運用場館辦理活動,持續對地方文化團體、宮廟慶典、文物保存捐助、回鄉青年工作者發揮影響力。
113年初落實普查地方文化資訊,預計在114~116年持續建立文化館網絡、特色產業活動、茶產業綠色設計、永續旅遊與館舍人員培訓,試圖以茶、農、建物為軸心展開地方文化工作。

臺紅茶業文化館是台灣紅茶公司於93年底成立的地方文化館,而台灣紅茶公司的發展史幾乎等同於台灣北部紅茶精製茶工廠的發展縮影,除了與地方產業息息相關外,更是當時台灣數一數二的紅茶外銷公司,有鑑 於台灣紅茶外銷產業的沒落,讓這段輝煌歷史以及關西茶業的盛況幾乎被遺忘,因此於93年起利用閒置的部份廠區,將公司的歷史文物資料及茶產業相關的設備,透過妥善的規劃設計,成立文化館對外開放,希望透過文化館的豐富館藏及截至目前每年茶季還持續生產的工廠運作,讓民眾了解台灣茶產業的起源及歷史,同時傳承台灣的茶文化,也期望透過文化館的深度導覽解說,再度將人潮帶來關西這個日據
時期北台灣紅茶輸出的主要重鎮,讓關西重現當時的繁榮光景,同時,為延續關西茶業的永續傳承,更於 110 年起進行百年茶廠計畫,除持續改良製茶製程外,更針對文 化館及各商品進行統整,期能以更新的氣象來迎接百年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