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最老的古蹟寺廟長和宮保存文物不遺餘力,耗費3年籌畫文物館,已經完成設置,常設「長和宮史話」及「新樂軒風華」兩大展區,展出清朝乾隆7年(1742)建廟以來重要碑刻、媽祖信仰文化以及新竹市第一批具文資身分的「新竹新樂軒北管四點睛」等近百件文物。
為竹塹北門地區280年來,水郊船戶地方商紳的經濟活動、宗教信仰以及庶民休閒娛樂等傳統文化,留下重要物證。
主任委員楊金土擲筊請示媽祖,為文物館命名「金長和媽祖水仙文物館」。
2014年金長和水仙文教大樓落成時,即預留三樓空間,希望能將媽祖渡海來台所乘坐的鑾轎、開基龍印、歷來穿戴的盤金繡龍袍神衣、三座清朝時期留下來的石碑、清大理石紅斑紋獅首耳圈足爐等等歷史悠久的文物、道教儀軌法器以及各方善信捐贈庶民生活器具展示出來。
以宣揚道教信仰、光顯媽祖靈聖,讓淵遠流長的信仰文化能夠傳承給後代。
對於文物館歷經3年籌畫建設順利完工,楊金土主委特別感謝來自各界善信捐贈籌建經費,以及來自中央大學中文系崑曲博物館洪惟助教授團隊、古蹟界大老李乾朗教授以及在地文史工作團隊全力支持與專業投入,讓文物館能以發揚媽祖信仰文化,傳承北管傳統戲曲藝術為宗旨,有系統的整理耙梳長和宮與新樂軒的發展歷史,讓這一批珍貴又脆弱的文物,能在良好的保存與展示環境中,再次與世人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