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

進益摃丸是竹苗地區歷史悠久的手工摃丸製作品牌,2002年,進益摃丸第三代傳人創立全台首間以摃丸為主題的文化會館,位在新竹市熱鬧的北門大街上。
館內除了能親自體驗手工摃丸的製造過程,還能跟著會館裡的故事導覽,鉅細靡遺的了解進益摃丸如何從小小的廟口攤販,搖身一變成為新竹代表美食的過程。
會館就像是摃丸文化小學堂一樣,老摃丸也與能新世代結合。

進益摃丸文化會館希望透過帶領大家認識竹塹城門、老街的故事,尤其是會館內裝置著竹塹城的「迎曦、挹爽、歌薰、拱宸」四城門,及記載地方文史,還有「進益摃丸」的沿革及傳承,能夠讓大小朋友一起體驗摃丸DIY,品嚐自己親手做的摃丸湯等樂趣。
希望朋友們在穿越街道、前來會館細品好吃也好「丸」的摃丸時,能再度想起這項舊傳統產業內涵的新藝。

活動來源:連結

位在北區的康樂社區裡,有一座展出農業時代生活的農村文物陳列館,為了保存與傳承300年來農業生活中老祖宗的智慧,由社區居民們提供大憨輪、鐵耙、蓑衣、斗笠、風鼓,乃至點心擔等農耕器物,以及取暖火籠、裁縫機等生活器物,讓以遠離農業生活的民眾可以前來參觀懷舊及體驗認識。

有別於一般陳列館,此館不貼「請勿觸摸」的標語,歡迎民眾親身透過器物體驗農村生活。
陳列館旁即是早年運輸物資輕便車道,可親子來一趟輕便小火車之旅;此外,附近有百年古井、二座日治時期碉堡等景點,可以體驗不同年代生活印記。

活動來源:連結

「添薪坊」負責人蔡楊吉老師,現擔任「台灣木雕協會」新竹分所主任,擅長佛像雕刻與古蹟寺廟之維修及建造。
2004年至今,受邀參與本市古蹟─竹蓮寺之重大維修工程,擔任工程維修匠師。
傳統廟宇雕刻之薪傳技藝,隨著時代漸漸在台灣的民間消失,新世代因工作技法的改變,對於耗時的技術與知識沒有濃厚的興趣,而成為流失中的傳統技藝,蔡老師期望能夠藉由工藝之家的成立進而推廣並傳授,讓這精緻的雕刻藝術能夠持續的發光。
「添薪坊」位於本市觀光景點古奇峰與青草湖附近,名勝古蹟豐富,交通便捷,可由中山高進入新竹科學園區接寶山路即可到達位於高峰植物園旁之工作室,感性知性兼具,別具意義,喜愛工藝藝術的您,千萬別錯過喔!

活動來源:連結

陳慧芬女士承襲了陳如鯉先生對工藝美術的執著與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斷研究創 新的工藝技術,更致力推廣佛像彩繪藝術,二十多年來的努力及細心揣摩,終於使其彩繪的創作風格,成為二十一世紀佛像彩繪之主流;其作品精緻細膩、配色精彩絕倫,所繪佛像莊嚴肅穆、金碧輝煌又沉穩寧靜,令大眾法喜充滿,對諸佛菩薩頓生敬仰之心。
在傳統工藝產業逐漸末落的今日,如勝企業有限公司的全體員工依然秉持著創始人陳如鯉先生的信念,在第二代傳人 杜讚鴻先生及陳慧芬女士的領導下繼續為傳統藝術的傳承盡心盡力,並注入新的活力與元素,以期傳統藝術更加璨爤 更加地活潑生動,得以綿延不絕。
如勝企業自陳如鯉先生草創起始 便從事日本外銷佛像制作至今,所制作之佛像已行銷世界各地,其所堅持對工藝 美術精益求精的理念及對佛像藝術的熱愛是整個企業的精神支柱,如勝企業將秉持一貫的理念為社會大眾制作出更精美、更莊嚴的佛像,期望「以相渡眾」,讓佛教慈悲包容的理念安定人心、深入人心,進而提升社會大眾的精神及心靈層次,創造出一個更和諧,更美好的社會。

活動來源:連結

新竹竹塹古峰窯的創辦人葉佐燁老師,作品曾入選金陶獎及國立歷史博物館國際藝雙年展等殊榮,常受邀至各地 展覽,也經常舉辦陶藝個展,深耕新竹地區陶藝文化不遺餘力。
「竹塹古峰窯」位於新竹名勝古奇峰風景區旁,環境優美,是一設備齊全的陶藝教學文化園區,是與陶藝家談陶、賞陶、玩陶最佳去處。
竹塹古峰窯鄰近新竹十八尖山、普天宮(關公大佛像)、何家園餐廳、青草湖、煙波大飯店、高峰植物園、新竹玻璃博物館等景點,為一適合閣家觀光的好去處,歡迎大家到此隨意、隨興玩玩陶土,欣賞生活陶藝作品,讓生活陶藝化,陶藝生活化。

活動來源:連結

許源榮老師從事玻璃藝術創作工作長達三十餘年,技法純熟、樣式多元,創作的玻璃作品擁有獨特的創意美感,作品也屢獲佳蹟。
可以說是新竹玻璃創作藝術界的大師級人物!曾榮任第三、四屆『風城藝術玻璃作家協進會』理事長,也是第十四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得主。
對於玻璃的熱情與執著,是老師深耕投入於玻璃藝術創作與新竹玻璃產業的發展的最大動力。
近期參加2011大陸福州第二屆海峽版權(創意)產業精品博覽會,作品『八駿馬』獲得金獎最高榮譽的肯定! 1994年成立『銘昇玻璃藝品社』在許老師的經營與開發下,不斷地創新新產品,更設計了許多精緻型的禮品。
除了批發零售、網路銷售外,經常配合政府單位藝術文創活動展售均獲各界好評。
並舉辦玻璃DIY教學,為玻璃工藝的推廣與傳承獻一己之力,非常值得前往。

活動來源:連結

一、計畫緣起及目的:
本計畫串聯新竹市及鄰近縣市公私立藝文場域,創造藝文體驗內容,推動學校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美術館、博物館、地方文化場館、歷史現場、自然地景等文化場域,藉由走訪各地藝文場館培養學子對文化藝術的興趣和感知,培育藝文欣賞人口,建立文化自信。
規劃六條一日遊主題遊程,整合各館舍及地方特色資源推廣至本市學校,深化場館與學校、藝文與師生之間的連結,著重於打造美好的參觀經驗,促發自主學習的體驗遊程。

二、活動內容:
認識文化最好的時機,就是要從小開始。
今年度特別推出六條校外文化體驗路線,從新竹的市區到海邊、藝術到歷史場景,並透過學童們最期待的「戶外教學」形式,從不同角度走入新竹。
六條一日遊路線,讓學童在遊戲中學習,在文化中遊樂!

🏛️六條主題路線大公開🎨
1. 舊城區散步尋寶偵查隊
2. 南寮港邊大冒險
3. 藝術美感細胞小旅行
4. 百年新竹公園帶路 X 玻璃手作小旅行
5. 廟宇北管文化小旅行
6. 取水口自然水文小旅行

💁課程設計概念:
深化文化體驗 X 場館合作 X 自主學習和批判思考 X 五感體驗 X 遊戲化學習

本屆美展以西方媒材、影像暨數位內容科技媒體、立體暨造形藝術、東方媒材、書法篆刻、工藝設計等六大類徵件,各類收件情況分別為西方媒材類91件、影像暨數位內容科技媒體類34件、立體暨造形藝術類14件、東方媒材類31件、書法篆刻類35件、工藝設計類27件,共計徵得232件,經評審入圍者共117件,得獎名單公布如下:

西方媒材類
竹塹獎:古東玄
鄭世璠紀念獎:魏呈哲
呂玉慶紀念獎:吳心瑜
陳在南紀念獎:溫崎君
優選:許宸緯、陳恣苡、許文昌、徐妏雨
佳作:張晉霖、呂宗憲、楊茜伃、陳易村、張家豪、何文高、秦宜萍
入選:羅宇成、陳柏翰、林宣穎、陳皇佑、張惠雯
蔡馨沂、鄒宇桐、陳宥佳、張懷容、陳智廸
謝永安、詹煌運、汪倩玉、黃舶軒、葉素蕊
賴素月、黃孟玲、江翊廷、郭維方、范宇承
林青錦、許庭皓、劉佩怡、章百儀、林綵玲

影像暨數位內容科技媒體類
竹塹獎:詹淑芬
鄧南光紀念獎:劉萬方
優選:彭文生、鍾運楨、彭寶全、陳永泰
佳作:張德貴、江進貴、吳開宏、王培基、袁明潮、郭維章、王世光
入選:曾煥鳳、吳傳旺、鄭炎宗、徐元智

𝟮𝟬𝟮4盜火劇團𝘅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竹風雙營計畫】竹風戲劇夏令營

𝙏𝙊𝙋𝙄𝘾 « 童年日記 »

★ 總導師暨導演 — #林志慶
★ 編劇講師暨文本統籌 — #何應權
★ 表演講師 — #賀湘儀
★ 講座業師 — #高翊愷

第一週以「授課」為主,帶領學員認識編劇、表演、導演三維劇場創作面向,並安排業師講座及舞台監督課等,讓學員全方位的認識劇場環境。學員將在本週認識劇場,並在老師的專業帶領下逐步產出屬於自己的創作與觀點。

第二週著重在「排練」,在導演林志慶及助教黃旭鴻、楊詠翔的陪伴下,體驗劇場演員在演出之前,在排練場究竟在做什麼、要如何與導演、與對手演員、與設計/技術團隊工作,親身參與一齣戲從無到有的創作過程,並學習劇場最重要的團隊合作,一起完成最終的公開發表。

日期 — 𝟮𝟬𝟮𝟰年𝟳月𝟮日-𝟳月𝟲日、𝟳月𝟴日至𝟳月𝟭𝟰日
地點 —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實驗劇場(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九路 𝟭𝟰𝟲 號)
招生對象 — 𝟭𝟲至𝟮𝟮歲之青少年,預計招收台灣學員𝟭𝟬名、香港遊學團𝟭𝟬名,實際招收人數視報名情況調整。(已額滿)

本次展覽是由北臺灣8個縣市共同策劃,並由各縣市輪流主辦。本屆由新北市主辦,於112年從新北市藝文中心出發,接續至桃園市、基隆市、新竹市、苗栗縣、新竹縣、宜蘭縣、臺北市,共8個縣市接力展出,第6站來到本縣美術館展出。展覽以「無限視界」為主題,匯聚8縣市共16位藝術家,以「人」、「人與動物」、「動物」、「環境」、「人與環境」及「感受的具象化」6大子題,展出49件令人驚豔的作品,希望透過此次展覽展現各縣市藝術家多元且無限的藝術視野,引導觀眾從多角度感受藝術家對外界的感知。

本屆參展藝術家包含:陳永欽、劉達治、胡達華、耿傑生、謝在棋、李錦財、方好慧、吳詠臻、林君晏、蔡鎮澤、沙清華、張山、陳皇維、黃湘智、范揚宗、傅寧,等16位。本縣由陳永欽老師及劉達治老師代表參展,兩位皆是本縣優秀藝術家,陳永欽老師從事木刻版畫30餘年,而劉達治老師則擅長西畫創作,作品各具特色,歡迎鄉親蒞臨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