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

由七位擁有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背景的雕塑藝術家組成的「造形事務所」,於7/09-7/27在桃園文化局3樓第一展覽室舉辦聯合創作展,展出28件充滿創意與深度的當代雕塑作品。

藝術家們秉持「一期一會」的精神,誠摯與觀眾分享創作的初心與熱情,期望透過這場藝術饗宴,引領市民探索雕塑語彙中的萬象世界與美感體驗。

雕塑創作是一種與材料對話、形塑想像的過程。
此次展覽呈現的作品題材多元,涵蓋現實與幻想、自然與人文,藝術家們或以寫實描繪生活,或以抽象探尋心靈意象,將對世界的觀察與思索轉化為視覺形式。
正如古語「超以象外,得其環中」,創作者以赤子之心凝視萬物,從中尋得藝術的靈光與深刻意涵。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長期致力於推動在地藝術發展,積極提供展演平台與資源支持,營造友善的藝術創作環境。
此次雕塑聯展的舉辦,不僅展現本市對當代藝術的重視與支持,也期待藉此提升市民的美學素養與藝文生活品質。
誠摯邀請市民前往觀展,親身感受雕塑藝術的獨特魅力。

馬尼尼為作品《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雖寫的是自己的生命經驗,但讓許多身為母親的女性讀者有深深的共鳴,也無形為她們帶來某種撫慰的力量。
其後在馬尼尼為的書寫當中,除了寫自己,也寫自己的母親,常可看見對「母職」的思索。
「母親」難道只能擁有一種僵化固著的形象?

歡迎來聽馬尼尼為談「我有兩個媽媽」。

活動來源:連結

透過精選日文歌曲,推動語文之多元文化學習,更透過歌曲了解日本風情文化,提升社區文藝氣息。

透過植物盆栽、毛線畫及流動畫完成設計,製作獨一無二的成品,提升社區民眾美學素養及藝術表現力。

結合方言的傳統戲劇,讓社區長者從表演中表達,提升美學鑑賞力及藝術表現力。

研習班課程內容每一期為10節課,舞科包含恰恰、倫巴、捷舞、森巴、華爾滋及英式探可等,課程會依照進度及舞科輪序學習,結合音樂、美學、文化與身體動作,是極具觀賞性與藝術性的舞蹈活動。

透過學習運用多肉植物裝置展現藝術之美,推動社區藝文氣息及提高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