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

「繪畫是場⼼智活動,你無法忽視內在的感受就產出。
」這是今今在⾃出版《創作筆記2:寫⽣》書中寫下的⼀句話。

2023 年起,今今深刻投⼊了⼀場四季⾵景寫⽣的計畫。
這不僅是媒材研究練習,更像是⼀場⼼靈的修⾏。
站在⾵景⾯前,今今每每感受到⾃⼰在浩瀚⼤⾃然⾯前的渺⼩與未知,這份⼼境促使我更深⼊地觀察、反思與表達。

今年,期望在展覽中擴展⾵景寫⽣的創作範疇與深度,探索更多⾵景與記憶、媒材間的關係。

每⼀次描繪,都是我與⾃然間⼼靈對話的具象化。
我意識到,繪畫不僅限於「再現」曾經所⾒,⽽是透過創作來尋找新的視⾓和情感表達⽅式,是是⼀場內在情感與思考的交織。
在原有創作的基礎上,我計劃透過尺幅的變化來轉換視⾓——縮⼩或放⼤、或延伸,以此引發新的創作體悟。
在縮⼩尺幅時,需更注重筆觸的精緻與情感的凝練;⽽放⼤尺幅時,則需留意筆觸的層次、空間感的平衡與留⽩關係。

透過這次個展「堆疊的⾵景」呈現出今今對⾵景寫⽣的熱情,深刻體悟每個當下與探索繪畫的種種過程。
讓觀者能在廣闊的⾵景中感受到⼀種開放的、無邊界的⾃然體感。
希望藉此找到新的繪畫表達⽅式,近⽽對觀者的觀看⽅式產⽣影響,引發對⾵景與情感的⾃我反思。

「繪畫是場⼼智活動,你無法忽視內在的感受就產出。
」這是今今在⾃出版《創作筆記2:寫⽣》書中寫下的⼀句話。

2023 年起,今今深刻投⼊了⼀場四季⾵景寫⽣的計畫。
這不僅是媒材研究練習,更像是⼀場⼼靈的修⾏。
站在⾵景⾯前,今今每每感受到⾃⼰在浩瀚⼤⾃然⾯前的渺⼩與未知,這份⼼境促使我更深⼊地觀察、反思與表達。

今年,期望在展覽中擴展⾵景寫⽣的創作範疇與深度,探索更多⾵景與記憶、媒材間的關係。

每⼀次描繪,都是我與⾃然間⼼靈對話的具象化。
我意識到,繪畫不僅限於「再現」曾經所⾒,⽽是透過創作來尋找新的視⾓和情感表達⽅式,是是⼀場內在情感與思考的交織。
在原有創作的基礎上,我計劃透過尺幅的變化來轉換視⾓——縮⼩或放⼤、或延伸,以此引發新的創作體悟。
在縮⼩尺幅時,需更注重筆觸的精緻與情感的凝練;⽽放⼤尺幅時,則需留意筆觸的層次、空間感的平衡與留⽩關係。

透過這次個展「堆疊的⾵景」呈現出今今對⾵景寫⽣的熱情,深刻體悟每個當下與探索繪畫的種種過程。
讓觀者能在廣闊的⾵景中感受到⼀種開放的、無邊界的⾃然體感。
希望藉此找到新的繪畫表達⽅式,近⽽對觀者的觀看⽅式產⽣影響,引發對⾵景與情感的⾃我反思。

走入苗栗銅鑼,騎上單車,在微風輕拂的稻香小路上開啟一段貼近土地的探索旅程。
跟著導覽深入銅鑼當地景點,共下學習頭擺人个智慧,以及與環境、文化共存的生活哲學。

活動內容:
一般組(騎行約13公里)
1、客庄走讀-銅鑼窯
擁有超過50年歷史的窯業老店,參觀窯場、走訪龍貓伯公,感受客家匠心的力與美。

2、銅鑼茶廠
銅鑼茶廠致力於推廣客家茶文化,融合百年製茶工藝與現代創新,是山城裡一座充滿茶香與故事的文化地標。

3、綠色生活體驗-窯滾讚炭盆栽DIY
窯滾讚炭盆栽結合竹炭與綠植,展現自然美感與環保理念。
造型療癒、具除濕除臭功能,是兼具美觀與實用的綠色小物。

樂齡組(騎行約12.9公里)
1、客庄走讀-1895文化館
一座融合日式建築風格的歷史建築,曾是當地的警察分駐所,現今轉型為文化展示空間,定期舉辦展覽與活動,讓人深入了解銅鑼的歷史與文化。

2、銅鑼茶廠
銅鑼茶廠致力於推廣客家茶文化,融合百年製茶工藝與現代創新,是山城裡一座充滿茶香與故事的文化地標。

客語薪傳師用童趣且口語化客語,分享有趣的繪本故事!並延伸故事內容帶領孩子進行動手創作及玩的活動,將帶給孩子一個豐富的體驗。
為難得的夏日限定活動,歡迎大手牽小手一起來玩。

招收對象:4-6歲(未上小學)之幼兒,家長須全程陪同。

名額:每場限額25人(正取20人,備取5人)。

採線上報名方式:每月課程於前一個月的25日開始開放受理報名
報名網址 https://www.beclass.com/rid=294ff2167eb4f2cb5862
報名及詳情可至頭份市公所網站、「緣頭小份」與「頭份市親子館」臉書粉絲專頁查詢,亦可掃描QR Code完成報名,歡迎家長踴躍參加。

6/14(六)上午10:00-11:30
故事主題:皮皮貓,我愛我的白布鞋
延伸活動:我的白布鞋

6/21(六)上午10:00-11:30
故事主題:眼鏡公主
延伸活動:眼鏡黏貼畫

6/28(六)上午10:00-11:30
故事主題:熊貓先生,我願意等
延伸活動:手工甜甜圈玩具DIY

姚仲涵專注於結合光影與聲響的藝術創作,熱衷於探索空間與自我。
近期的代表作品是「光電獸」系列,自首次提出以來,已累積了40餘件件作品。
「光電獸」為一系列現地製作的聲光作品,由2017年依附在台南月津港一座橋的結構開始,逐漸演化成創造空間之經驗。
光電獸的作品曾在多個展覽中展出,包括近年的台東光祭與月津港燈節,以及忠泰美術館的「在混沌的世界中建立一點序曲」姚仲涵與大聲光電工作室創作理念是以音樂為共同語言,透過裝置實現空間,連結建築與人。

本次展覽為姚仲涵針對苗北藝術中心展覽室所呈現的現地製作作品,作品「光電獸#42 – 節奏牆柱」 以展覽空間的柱體結構為靈感,探索聲音、光影與空間之間的共鳴關係。
作品融合新媒體藝術、噪音藝術與聲光裝置,透過動態光源與多層次聲響,將柱體轉化為節奏的載體,使之成為感官體驗的節點。
觀者在穿梭於柱體之間的同時,將感受到聲光交織的節奏流動,重新詮釋空間的邊界與秩序,打造一場身臨其境的沉浸式感知之旅。

姚仲涵
創作是姚仲涵生活的一部分,從看似壞掉的日光燈到富有生命力的燈光、從解構的聲音藝術到結構性的音樂製作、從鏡框式作品到空間尺度的思考,無論作品形式如何轉變,不變的是追求自我對於創作的可能性。

姚仲涵專注於結合光影與聲響的藝術創作,熱衷於探索空間與自我。
近期的代表作品是「光電獸」系列,自首次提出以來,已累積了40餘件件作品。
「光電獸」為一系列現地製作的聲光作品,由2017年依附在台南月津港一座橋的結構開始,逐漸演化成創造空間之經驗。
光電獸的作品曾在多個展覽中展出,包括近年的台東光祭與月津港燈節,以及忠泰美術館的「在混沌的世界中建立一點序曲」姚仲涵與大聲光電工作室創作理念是以音樂為共同語言,透過裝置實現空間,連結建築與人。

本次展覽為姚仲涵針對苗北藝術中心展覽室所呈現的現地製作作品,作品「光電獸#42 – 節奏牆柱」 以展覽空間的柱體結構為靈感,探索聲音、光影與空間之間的共鳴關係。
作品融合新媒體藝術、噪音藝術與聲光裝置,透過動態光源與多層次聲響,將柱體轉化為節奏的載體,使之成為感官體驗的節點。
觀者在穿梭於柱體之間的同時,將感受到聲光交織的節奏流動,重新詮釋空間的邊界與秩序,打造一場身臨其境的沉浸式感知之旅。

活動來源:連結

「彩繪人間-朱銘雕塑特展」為朱銘老師於家鄉苗栗的首次個展,同時也是苗北藝文中心首次舉辦攝影徵件活動,邀請觀展民眾拿起相機,以鏡頭記錄朱銘老師「人間系列」作品中蘊含的人情與藝術精神。

本次攝影活動主題多元,民眾可依「最佳人間特寫獎」、「最佳人間溫暖獎」、「最佳人間風景獎」、「最佳人間服裝獎」、「最佳人間搞笑獎」等方向創作。
展覽將展出29件獲獎作品,歡迎大家蒞臨觀展,透過不同攝影者的眼睛,一同回顧「彩繪人間-朱銘雕塑特展」帶來的感動。

活動來源:連結

木頭的特性受到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包括地理位置、溫度冷暖、乾燥潮濕、向陽與否等因素,並反映在樹木年輪中的歷史記憶上,進而塑造出每棵樹木獨特的質地、紋路和生長姿態。
這種個性化的特質在被用於創作材料時,自然地與藝術家產生對話,成為藝術作品的一部分。
因此,以木頭獨特的肌理、色澤和質感為載體的雕塑創作,既是木雕藝術的特色,也是藝術家對木材的詮釋和賦予。

苗北藝文中心特別從三義木雕博物館精選數件參與木雕藝術研習營的精選木雕,從這些作品中,可以感受到藝術家對木材的深刻認識與生活體悟體現在每一道刻痕中。
這些作品豐富的造型述說著多姿多彩的情感,透過木材的質地、雕刻的紋路以及手感的痕跡,向觀眾傳遞著獨特的美學韻味。

活動來源:連結

本次展覽展出泰雅族傳統服飾與生活織品,並深入介紹織藝的歷史背景、圖紋的象徵意義與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呈現出泰雅族豐富的工藝智慧與文化底蘊。

原住民族文化的保存與推廣是刻不容緩之大事,藉由展覽間讓大眾得以親近泰雅族的生活,也激發更多社會大眾對泰雅族文化的認識與尊重,更希望透過本次展覽活動期間,讓更多人認識並珍惜泰雅族獨特的織藝傳統,同時,也祈願所有來訪的遊客及族人皆能健康平安。

您是否曾被泰雅族華麗而富有象徵意義的織布所吸引?想更深入了解那一針一線之間所承載的歷史與文化精神嗎?泰雅文物館誠摯邀請各界民眾與部落族人一同蒞臨參觀、感受、欣賞這場屬於泰雅族的織藝盛典。

洽詢電話:037-941805。

活動來源:連結